|
一、总体概念(快速概览) 目的:将复杂样品先通过色谱分离成各组分,再通过质谱对分离组分进行检测、定性和定量。 “气质”=GC(气相色谱)+MS(质谱);适用于易挥发或经衍生化后可挥发的化合物。 “液质”=LC(液相色谱)+MS;适用于极性或热不稳定、分子量范围广的化合物(生物小分子、药物代谢物、肽、代谢组学等)。 二、色谱部分基础 GC:固定相为毛细管柱(如DB-5、DB-624等),通过载气(惰性气体如氦、氮)携带样品气化后分配柱内。分离依据主要为挥发性/沸点和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。进样方式:分流/不分流、分层进样、顶空、固相微萃取(SPME)等。易发生热分解或极性强的样品常需衍生化(如甲基化、三甲基硅烷化)。 LC:常用反相(C18)和正相/HILIC;流动相为液体(有机溶剂如甲醇/乙腈+水),可做等度或梯度洗脱。适用于极性到中等极性、热不稳定样品。进样方式为溶液直接进样、固相萃取(SPE)预处理等。 三、离子化技术(关键差异) GC常用离子化: 电子轰击(EI):硬离子化,能产生丰富的裂解片段,适合结构解析和图谱库比对(如NIST)。产生明显的分子离子峰有时较弱。 化学离子化(CI):软离子化,常见[M+H]+或[M+NH4]+,分子离子信息更强。 LC常用离子化: 电喷雾电离(ESI):软电离、适合极性/离子化良好的分子,常用于生物/代谢/药物分析,可生成多电荷离子(蛋白/肽)。受基质抑制影响大。 大气压化学电离(APCI):用于较低极性或中等极性、挥发性较好的分子,抗基质能力比ESI好些。 大气压光电离(APPI)等:用于更疏水/不易电离的化合物。 选择依据:样品极性、分子量、需要的碎片信息、基质复杂度。 四、质谱仪核心组件与常见类型 主要组件:离子源 → 质量分析器 → 检测器 → 真空系统 → 数据系统。 常见质量分析器: 四极杆(Quadrupole):成本低、稳定,常用于单级MS(全扫描)或串联三四极用于MS/MS(QqQ)做SRM/MRM定量。分辨率一般单位质量。 离子阱(Ion Trap):能做MSn,适合碎片级联研究,但空间容量限制可能导致失真。 飞行时间(TOF):高分辨率/高速采集,与ESI结合用于精确质量测定(ms级精度可达ppms)。 轨道阱(Orbitrap)、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(FT-ICR):超高分辨率、精确质量,用于分子式确认和复杂基质的成分解析。 串联组合:Q-TOF、Q-Orbitrap、QQQ(三重四极)等根据需求组合以达到灵敏定量或高分辨鉴定。 五、质谱信号与解释要点 m/z:质荷比,质谱图横轴为m/z,纵轴为强度(相对丰度)。 分子离子/准分子峰:在软电离(ESI、CI)中常见[M+H]+、[M+Na]+、[M+NH4]+或负离子[M–H]–。EI中常见M·+。 裂解峰:提供结构信息(碎片模式、特征离子)。EI产生碎片多,有利于谱库比对;ESI产碎片少,需CID/MS/MS获得结构信息。 同位素峰:含Cl、Br、S等元素的化合物显示特征同位素分布,有助确认成分(Cl有约3:1的M+2峰等)。 精确质量与元素组态:高分辨仪可用精确质量(ppm级误差)计算分子式。 六、串联质谱(MS/MS)与定量 MS/MS原理:在第一级选取目标离子,再在碰撞室用碰撞气(如氩)诱导碎裂(CID),记录碎片谱(用于结构解析或选定特征离子用于定量)。 多反应监测(MRM/SRM):三重四极常用的高选择性/高灵敏定量模式,监测特定母离子→特定子离子通道,抗干扰强。 定量策略:外标法、内标法(尤其是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IS非常有效以纠正基质效应和回收率差异)、标准曲线、加标回收。需考量线性范围、LOD/LOQ、精密度/准确度。 七、样品前处理与常见技术 GC常用:溶剂萃取、固相萃取(SPE)、衍生化(增加挥发性和稳定性)、顶空、SPME等。 LC常用:蛋白沉淀(生物样品)、SPE、液–液萃取(LLE)、过滤、浓缩、衍生化(若需增强响应或稳定性)等。 注意去基质(matrix)与提高回收率、避免抑制/增强离子化。 八、方法开发要点(实用提示) GC:确认目标物是否可气化或需衍生化;选择合适毛细管柱(极性/非极性)、升温程序、进样量与进样方式(分流与否);选择离子化模式(EI常用于库比对)。 LC:选择色谱模式(反相C18常用),优化流动相(有机相比例、缓冲盐/酸的选择影响离子化),梯度程序、柱温、流速;选取合适离子化源(ESI/APCI)、离子源参数(喷雾电压、剪切电压、气体流量)。 MS:选择合适的分析器与分辨率、优化碰撞能量(CID)以获得信息丰富的子离子,设定定量通道(MRM)并用内标校正。 验证:线性、LOD/LOQ、回收率、精密度、基质效应评估、稳定性研究。 九、常见问题与对策 基质抑制/增强(Matrix effect):用同位素内标校正,优化样品前处理,稀释样品或改变色谱分离以避免共洗脱物。 背景噪声/污染:使用高纯溶剂/耗材,定期清洗离子源、进样口、色谱柱,跑空白样。 峰拖尾/展宽:检查柱活性、流动相pH、相容性、系统泄漏或柱污染。 串联峰(carryover):改进进样针洗脱程序、使用更强洗脱剂、增加冲洗次数或更换进样垫。 十、安全与设备维护(要点) 使用易燃有机溶剂与高压气体需防火防爆;质谱真空泵及高压电源需按维护规程操作。 定期更换泵油、检查真空系统密封、清洁/更换离子源部件、校准质量轴(校准剂:重组峰或标准物质),做系统适用性测试 (SST)。 十一、应用领域(示例) 环境:污染物筛查与定量(有机污染物、农药、残留溶剂)。 食品安全:农药、兽药残留、添加剂、食品欺诈检测。 临床/生物:药物代谢、药物测定、代谢组学、蛋白质组学(LC–MS/MS)。 法证/毒理:毒品、药物滥用、急性中毒分析(GC–MS常用于法医毒理)。 石化/材料:轻烃分析、石油馏分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。 十二、小结(便于记忆) GC–MS:适合挥发性/热稳定分子,EI库比对强,适用于法证/环境挥发性分析。 LC–MS:适合极性/热不稳定或高分子量分子,ESI/APCI软离子化,配合高分辨质谱可精确鉴定复杂样品。 选择色谱、离子源及质谱类型需根据样品性质、分析目的(定性/定量/结构鉴定)和基质复杂度综合决定。 |
- 上一篇: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确认
- 下一篇:量筒定容还是容量瓶定容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