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一、如何绘制校准曲线 1. 配制标准溶液 按照分析物的浓度范围需求,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,通常5–7个浓度点为宜。 浓度分布应覆盖样品中可能出现的低、中、高值。 2. 进样测定 各标准溶液分别按照正常分析流程进样,记录峰面积(或峰高);最好每点重复进样2–3次。 3. 作图 & 拟合方程 横坐标(X轴):标准溶液的浓度,单位如mg/L、μg/ml等。 纵坐标(Y轴):对应的峰面积或峰高(仪器响应值)。 使用Excel、Origin等软件绘制散点图,并用线性回归(常用y=bx+a)或其它适合的函数进行拟合,得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(R²)。 二、如何判断校准曲线是否合格 1. 线性相关系数(R²或r) 最常用的评价指标。R²(决定系数)越接近1,线性越好。 通常要求 R² ≥ 0.99,有些法规要求更高或可略放宽(如≥0.995、≥0.998等);低于0.99需查明原因。 2. 残差分析 检查各点实际响应与回归预测值之差(残差)。 残差呈随机分布且绝对值较小为佳。如果某点残差特别大,说明该点异常或有操作失误。 3. 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响应(如峰面积)与浓度的比值应在所有浓度区间基本一致(即斜率基本稳定)。 线性区间外,响应不随浓度等比例增加,不能盲目纳入。 4. 空白响应Vs. 检测下限 校准曲线低浓度端应高于空白响应及方法检出限,避免虚假“线性”。 5. 重复性 同一浓度多次进样,RSD应一般低于2%~5%,表示方法本身变异小。 6. 强制通过零点? 如果仪器确实存在本底响应,不宜强制通过零点;多数化学分析以“y = bx + a”形式(有截距)。 部分要求(如药典),低浓度本底接近零可通过零点拟合。 7. 法规与规范要求 仔细查阅方法标准、药典、食品安全法规等(如中国药典、USP、EPA方法等),遵循执业标准对R²、点数及其它指标的要求。 三、简单判断流程图 R² 是否合格? 是—> 下一步 否—> 调整方法或重做标准 拟合点是否均匀分布,残差无明显异常? 是—> 下一步 否—> 查找出错浓度点 重复性好?(RSD合格) 是—> 下一步 否—> 检查仪器或操作过程 线性区域范围是否包含样品浓度? 是—> 合格 否—> 增加浓度点或缩小分析范围 
					 | 
- 上一篇:液相色谱哪些流动相不能混用
- 下一篇:为什么带氮基团的有机物容易发黄?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