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、SPE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1. 目标物未被有效保留(载入时流失) 柱的选择与目标物极性/性质不匹配(如用C18柱萃取极性很强的物质,导致直接流失)。 柱平衡不彻底(活性位点未被激活,保留能力下降)。 载样时样品强溶剂或体积过大,目标物无法与固定相作用被直接冲走。 2. 目标物在洗涤或漂洗步骤丢失 洗脱剂或洗涤剂的极性过强,把目标物一同洗脱(如用含有机溶剂的洗涤液而目标物极性较强)。 洗涤步方法不当(体积太大或浓度不合适)。 3. 目标物未能完全从固定相洗脱(残留在柱上) 洗脱溶剂极性或强度不够,目标物洗脱不彻底。 溶剂选择不合适,没有破坏目标物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。 4. 目标物在处理过程中降解或转化 pH不当,导致目标物结构变化或分解。 样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、氧化环境下,导致部分降解。 5. 柱容量不够或柱污染 目标物量太多,超出固定相容量。 固定相因污染、堵塞、重复使用,吸附能力下降。 6. 其他机械损失 转移样品时残留、吸附在管壁、耗材上。 干燥/浓缩步骤挥发损失。 二、常见诊断与解决思路 问题表现 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 上样后几乎测不到目标物 固定相选择不当/上样溶液太强 换合适的固定相或优化上样溶剂及动力学 洗脱后目标物含量明显降低、峰消失 洗涤液带出目标物/洗脱不彻底 优化洗涤液强度/选择更强的洗脱剂/调整洗脱体积 目标物浓缩干燥后回收率低 挥发、降解/管壁吸附 控温缓慢浓缩/用惰性气体吹干/管壁加保护剂,减少暴露时间 小分子极易流失 上样体积大、溶剂极性强 调整样品稀释度、必要时预处理样品 三、优化建议 选择合适的SPE固定相和类型 根据目标化合物极性(极性/非极性/离子交换/特殊功能基团)进行选择。 做平行实验优化固定相。 样品溶剂与体积处理 上样前用少量纯水/流动相稀释样品,降低有机溶剂比例。 控制上样体积,尽量保证目标物有时间与固定相充分结合。 严格优化洗涤/洗脱条件 洗涤液不宜太强,防止目标物流失,可分步增加有机相比例直至刚好不流失目标物。 洗脱剂要足够强,能够准确、高效解吸目标物。 柱平衡和活化要充分 通常:有机相润湿 → 水活化 → 进样,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应使用足够体积通栏。 样品处理温度和pH控制 严格控制pH在目标物稳定区间,尽量在低温避光条件下操作。 浓缩与转移注意防损失 尽量避免样品浓缩至完全干燥,或分步转移可加洗。 若目标物极易吸附,可在收集液加保护剂或表面活性剂。 四、简单排查方法 在上样液、洗涤液、洗脱液分别测定目标物含量,溯源丢失步骤。 用标准品做回收率测试和空白试验,判定是否有降解、吸附等非特异性损失。 |
- 上一篇:色谱柱闲置需要做什么保护
- 下一篇: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谱装柱机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