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相色谱(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,RP-HPLC)中常用的流动相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大类,具体作用和应用举例如下:
---
## 一、缓冲盐/缓冲液(Buffer)
### 1. **常见种类**
- **磷酸盐缓冲液**(如磷酸二氢钠、磷酸氢二钾等,pH 2.0~8.0 范围常用)
- **醋酸盐缓冲液**(如醋酸钠/乙酸,pH 3.0~6.0)
- **甲酸盐缓冲液**(如甲酸钠)
- **三乙胺缓冲液**或类似胺类
### 2. **作用**
- 控制流动相pH,稳定分析组分的离解状态,提高方法重现性。
- 适当缓冲盐可以提高峰形或调节保留时间。
---
## 二、离子对试剂(Ion Pair Reagents)
### 1. **阳离子分析常用**
- **三氟乙酸(TFA)**
- **正辛烷磺酸钠(SDS)**
- **磷酸二辛酯(DOPA)**
### 2. **阴离子分析常用**
- **四丁基溴化铵(TBAB/ TBAH)**
- **四乙基溴化铵、四甲基溴化铵等**
### 3. **作用**
- 通过形成疏水性离子对,提高强极性/带电分析物在反相填料上的保留,实现难保留或难分离物质的有效拆分。
- 改善峰形。
---
## 三、调节剂/抑制剂
### 1. **常见调节剂**
- **三乙胺(TEA)/ 二乙胺等有机胺**
(常用于抑制碱性化合物与柱上硅醇基残基交互作用,改善峰形。)
### 2. **常用酸**
- **甲酸、乙酸**(常见于LC-MS联用,减少离子抑制)
- **TFA(三氟乙酸)**(强挥发性酸,适用肽、蛋白类分析)
---
## 四、金属离子/络合物/螯合剂
### 1. **金属离子**
- **铜(II)离子(Cu2+)**(用于氨基酸手性分离等)
### 2. **螯合剂**
- **EDTA**
(用于螯合流动相中的金属离子,防止色谱柱活性点金属污染,减小拖尾)
---
## 五、有机修饰剂(添加量极低)
如
- **乙腈、甲醇**(本身为反相流动相主成分,但微量添加亦有调节保留的作用,通常被归类为主溶剂)
---
## 六、防止微生物/抗菌剂
如0.02%叠氮化钠 NaN₃(防止缓冲体系变质,对HPLC柱有腐蚀性,仅供特殊考量)
---
## 七、特殊添加剂
- **Brij-35、Tween-80等表面活性剂**(某些加合物分析或蛋白质分析)
- **尿素**等稳定剂(蛋白去折叠)
- **β-环糊精**(手性分离添加剂,增强特异保留)
---
## 八、国际常用组合举例
| 用途 | 添加剂示例 | 典型浓度 | 备注 |
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LC-MS | 0.1% 甲酸 或 0.1% TFA | 0.01–0.1%(v/v) | 甲酸适合MS,TFA易抑制响应 |
| 通用蛋白/肽 | 0.1% TFA | 0.05~0.2% | 改善峰形 |
| 高分子/糖类 | 20 mM 磷酸盐缓冲液 | 10~50 mM | pH调至5~7 |
| 离子对法 | TBAB(2 mM) | 1~10 mM | 分离阴离子物质 |
---
## 总结表
| 类别 | 常见添加剂 | 主要作用 |
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缓冲盐 | 磷酸盐、醋酸盐 | 稳定pH,改善重现性 |
| 强酸/弱酸 | 甲酸、TFA、乙酸 | 阻止硅醇基作用、改善峰形 |
| 有机胺 | TEA、DEA | 屏蔽硅醇基、改善碱性组分峰形 |
| 离子对试剂 | TBAB, TBAHS, OS, TFA | 分离带电强极性物质 |
| 金属离子 | Cu²⁺、Zn²⁺ | 专用分离(如氨基酸、肽类) |
| 螯合剂 | EDTA | 缓解金属离子的负面影响 |
| 微生物防腐 | NaN₃ | 防止缓冲液发霉、细菌污染 |
| 特殊功能剂 | Brij-35、β-环糊精 | 特定体系或手性分离 |
---
**结论**
反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通过调节pH、离子强度、减少拖尾、改善峰形、提高分离度、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等,在复杂组分分析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选择时需兼顾目标化合物性质、质谱兼容性及检测灵敏度等因素。
---
如需要某一类化合物的具体添加剂优化案例,欢迎补充说明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