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M型峰”是色谱分析中一个常见的术语,通常指在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呈现出‘M’字形的分布,即在一个大峰内出现两个尖峰,中间有个低谷,整体外形类似英文字母M。
一、M型峰的定义 M型峰(Mshaped peak): 是指一个色谱峰顶部分裂为两个(或多个)小峰,在峰顶出现谷底状,整个轮廓像英文字母"M"。
二、M型峰出现的原因 产生M型峰的根本原因是:应该只出现一个组分的色谱峰,却因某些物理、化学或系统问题导致两个(或更多)信号并列、叠加,且不能完全分离。
常见原因如下: 1. 对映体/异构体未完全分离(亚分离) 手性色谱中,分析DL体、手性异构体等,当两对映体保留时间极为接近(分离度小于1.0),而仪器、条件又使两峰部分叠加、没有分开时,会形成一个中部下陷的“肩”——即M型峰。 此时,两个物质的峰未完全分开,但仪器能“分辨”出每一个的信号贡献。
2. 流动相或色谱柱不均匀/柱效下降 色谱柱老化、填料不均或柱内径变形,会导致样品通过色谱柱时流路改变,部分样品先流出、部分后流出,最终造成峰形分裂。
3. 样品溶液不均匀/进样问题 样品溶液中可能存在微小聚集体、析出或混溶性问题;进样过程中存在气泡、分层等异常,也会导致样品分成两批被检测,从而双峰合一。
4. 检测器异常/信号漂移 检测器灵敏度异常、信号漂移等偶尔也能造成M型峰,但这种情况较少且容易排查。
5. 溶剂前后峰(溶剂参与作用) 由于样品溶解溶剂和流动相不相容,可能有一部分样品在溶剂和流动相环境中保留行为不同——部分快跑、部分慢跑,出现M型峰。
三、实际案例
1. 手性拆分内标检测 例如DL苯丙氨酸的手性拆分,如果柱子选择性有限,R和S异构体极度接近,色谱峰中间“陷下去”就是M型峰。 2. 蛋白峰检测 被吸附/解吸导致部分分子流出时间分歧,出现分裂。
四、如何解决M型峰问题? 1. 增加色谱柱的分辨率(如降低流速、换更长的色谱柱); 2. 优化流动相组成和比例(如降低或增加有机百分比); 3. 优化色谱温度和检测波长; 4. 检查样品溶解度与进样方式,确保进样均匀,避免气泡和分层; 5. 更换色谱柱或清洗(如怀疑柱损坏或堵塞); 6. 对峰做简化分析时考虑用数学拟合(分峰)操作。
五、小结
> M型峰的本质,是由于两个或多个相近成分共流出,但分离度不够,峰型相互叠加导致的现象。 也可能涉及仪器、溶液、进样和柱状况等系统性问题。适当优化色谱条件或采用分峰处理,可大幅减轻M型峰现象。 如你具体是哪个分析的M型峰,可补充色谱条件或相关谱图,便于更针对性诊断! |
- 上一篇: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漂移的原因
- 下一篇:反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