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相色谱(HPLC)分析中**保留时间漂移**属于常见问题。所谓“保留时间漂移”,是指在实验重复进样条件下,色谱峰的出峰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(比预期早或晚,甚至波动不定),这不仅影响定量准确性,还可能影响定性结果。以下为造成保留时间漂移的主要原因总结:
---
## 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漂移的原因
### 1. 流动相成分波动 - **流动相配比变化**:各溶剂比例(如甲醇/水或乙腈/水等)配制不准确、溶剂随时间挥发或混合不完全,易致极性改变,直接影响保留时间。 - **缓冲液pH变化**:流动相中的缓冲液pH不同,极易影响酸碱性化合物的保留行为。pH有微小变化时,对弱酸/胺药物保留时间影响尤为显著。 - **流动相老化**:流动相长期存放可能发生成分分解、水分挥发、吸收CO₂等导致配方失衡。
### 2. 流速不稳定 - **泵流速波动**:泵的机械故障、进样器密封不良、活塞磨损或空气进入泵体,都会导致流速不稳,进而引起保留时间提前或延后。 - **管路堵塞**:管路或过滤头部分阻塞,某些流速下降,但仪器未检测出来。
### 3. 柱温波动 - 色谱柱未放在柱温箱中,或柱温箱控温精度不高/环境受影响时,温度升高会使分析峰保留时间缩短,温度降低则使保留时间延长。 - 柱温变化1–2℃,对大多数化合物保留时间都是可检测变化。
### 4. 柱效及色谱柱本身因素 - **色谱柱老化/污染/损坏**:柱效下降,填料活性下降,导致保留时间变短或漂移,某些活性点被污染或溶出也会光学活性或极性改变。 - **使用新/旧柱未重新平衡**:新换柱子或长时间停用后再用,柱子的活性、溶剂含水量都需重新平衡。
### 5. 进样问题 - **进样量太大或进样溶剂类型与流动相不符**:溶剂效应影响致峰型异常甚至保留时间偏移。 - **样品溶液中污染物或缓冲盐与流动相/柱不兼容**。
### 6. 泵或自动进样器维护不良 - **密封圈老化**:密封不良,小量空气混入,造成流动相输送异常。 - **进样阀堵塞或泄漏**。
### 7. 系统死体积与管路问题 - 色谱系统存在死体积或管路弯曲、松动、连接不良,易引入滞后或缓冲作用,表现为峰位置漂移。
### 8. 检测器设置问题 - 检测器流通池或参数(如采集启动延时)设置不当,造成记录的不一致。
### 9. 仪器及外部环境变化 - 外界供电波动、实验室空调/气温变化,影响仪器及溶剂温度。
### 10. 梯度洗脱问题 - 梯度系统管路切换、延迟体积设置不准、溶剂比例切换不及时,均可导致保留时间与理论不符。
---
## 检查与解决建议
1. 避免人为配液误差,使用精确的移液和天平。 2. 保证流动相新鲜,pH准确,及时更换老化流动相。 3. 色谱柱使用前后充分平衡(建议平衡30min以上)。 4. 每次实验充分开启柱温箱,维持稳定温度。 5. 定期维护泵、进样器和管路,杜绝漏液和空气混入。 6. 使用与流动相极性一致或更弱的溶剂溶解样品。 7. 梯度洗脱注意编程和比例切换同步,泵需定期校准。 8. 实验记录时注明环境温度和设备设定,便于追溯。
---
## 实验中遇到保留时间漂移,可按上述各条逐一排查,往往能迅速定位原因并解决问题。
|
- 上一篇:色谱负峰原因总结及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