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2025中国药典中9101分析方法验证原则**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### 一、基本定义与适用范围
* **验证目的**: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其预期的目的。 * **适用范围**:适用于中药、化药和生物制品的原辅料及其制剂新建或修订的分析方法。并未否定生物学测定方法,但需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,并尽可能与ICH Q2一致。
### 二、分析方法验证研究
#### 前提概要
* **质量属性**:包括鉴别试验、杂质(纯度)或其他定量测量(包含限度或定量)、含量/效价或其他定量测量(如药品溶出度、释放度和物理常数测定)。 * **性能特征**:包括专属性/选择性、准确度、精密度和范围。 * **其他要求**:
* 验证需要使用标准物质或其他适当表征符合预期目的的物质。 * 分析方法开发过程的合适数据可替代验证数据。 * 可将耐用性作为方法开发的一部分进行评估。 * 制定验证方案,需包含方法的预期目的、需要验证的性能特征及标准、验证设计等。如使用不属于验证方案范围和利用先验知识的其他研究数据,需提供充分的合理性证明。
#### 分析方法生命周期内验证
* 随着方法认知加深,可能需要变更。是否重新验证或部分验证,需要应用科学和基于风险的评估原则予以证明,主要取决于分析性能特征受变更影响的大小。 * 通过使用来自多个实验室的数据共同验证,可证明分析方法符合预定义的性能标准,并满足分析方法在不同实验室转移的要求。
### 三、可报告范围
* 通常来自质量标准,应涵盖质量标准限度的上限和下限或报告限度。 * 举例说明了某些待测物的质量属性推荐的可报告范围。中药分析需根据方法的具体应用确定,对有毒或特殊功效的成分,其验证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区间。
### 四、验证试验、方法学和评价
#### 专属性/选择性
* 无论何种分析方法,应用于何种待测量的质量属性,均应考察专属性/选择性。 * 如果分析方法不具备专属性,可证明选择性。 * 如果存在干扰,应使鉴别或定量测试的干扰最小化,并符合预期目的。
#### 范围
* 工作范围应呈现在分析仪器上的最低和最高样品浓度或纯度水平。 * 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纯的物质来验证整个范围,则可适当外推可报告范围,并提供合理性证明。
#### 准确度和精密度
* **准确度**:增加了研究类型确认,如与标准物质比较、加样回收试验、与正交方法比较等。准确度结果应报告为在试样中已知添加量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,或报告为平均值与可接受真值之间的差值,同时提供合理的置信区间。 * **精密度**:增加了样品要求,如应使用均匀、真实的样品。精密度结果应报告标准偏差、相对标准偏差(变异系数)和适当的置信区间或其他合理的统计区间。 * **联合验证**:可采用预测区间、容忍区间或置信区间来评价联合的准确度和精密度,结果可作为综合值报告,以提供分析方法适用性的适当总体认知。
#### 耐用性
* 耐用性研究需贯穿整个方法开发、验证过程,属于风险评估的范畴。 * 方法开发阶段就需考察耐用性,并在预期操作环境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价。
#### 系统适用性试验
* 系统适用性要求应在样品分析之前和/或期间得到满足。 * 在方法运行不符合SST要求时,结果不可信,需进行分析调查,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。
此外,2025版中国药典9101分析方法验证原则还强调了统计学考虑,如准确度和精密度需要采用统计方法评价等。
综上所述,2025版中国药典9101分析方法验证原则在验证目的、适用范围、验证研究、可报告范围、验证试验和方法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,为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了科学的指导。 |
- 上一篇:色谱柱寿命耗尽前的征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