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相色谱中的气泡问题可能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。以下是一些解决液相色谱气泡问题的常用方法:
### 一、溶剂混合与脱气
1. **溶剂混合**:
- 当两种或多种溶剂混合时,由于液体热力学体积的变化,易产生气泡。尤其是放热或吸热过程,如甲醇和水混合放热,乙腈和水混合吸热,都可能导致气泡产生。
- 解决方案:对溶剂进行过滤和超声脱气。对于乙腈和水等易产生气泡的溶剂混合,超声脱气时间应适当延长。此外,也可以安装在线脱气机或采用充氮脱气等方法。
2. **溶剂脱气**:
- 溶剂中的溶解气体在高压下会析出形成气泡,影响分析结果。
- 解决方案:使用脱气机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,以减少溶剂中的溶解气体含量。
### 二、泵及管路系统
1. **泵排气**:
- 在运行泵之前,应确保流动相中无气泡。如果流动相未排气就开始运行泵,易产生气泡。
- 解决方案:放好流动相后,打开旁通阀,用注射器慢慢吸液,观察进液管无气泡后再吸10ml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,旋紧旁通阀后再运行泵。或者打开旁通阀大流速排液,观察进液管无气泡后,再排气2分钟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。
2. **泵头及单向阀清洗**:
- 泵头和单向阀内部污染可能导致气泡产生。泵头是压力变化最剧烈的地方,也是最易产生气泡的地方。
- 解决方案:拆下泵头,用甲醇或异丙醇超声清洗单向阀、密封圈和泵头整体,用酒精棉花擦拭柱塞杆。必要时更换密封圈、单向阀、柱塞杆等。
3. **溶剂滤头清洗或更换**:
- 溶剂滤头污染或堵塞可能导致泵在吸液过程中吸力不均匀,从而产生微小的真空气泡。
- 解决方案:根据滤头的材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。对于不可超声的滤头,可用5%-10%的稀硝酸溶液浸泡过夜后用纯水清洗;对于可超声的滤头,可直接进行超声处理。若处理未果,需更换新的溶剂滤头。
### 三、进样系统
1. **进样针清洗**:
- 进样针中带入气泡会影响分析结果。
- 解决方案:多次冲洗进样针,在进样前注意排除进样针里的气泡。可以将进样针头垂直向上,用手指垫上滤纸摁住针头处,往上推,气泡很容易就上去了,排出即可。
### 四、色谱柱与流通池
1. **色谱柱冲洗**:
- 如果色谱柱中进入气泡,可以尝试用纯甲醇小流速长时间冲洗反相色谱柱,随后逐步加大流速直至1mL/min,直至色谱柱压力平稳。若无法解决问题,可考虑更换色谱柱。
2. **流通池排气**:
- 流通池是易积存气泡的地方,气泡会影响基线稳定性。
- 解决方案:在废液出口处加反压调节器为流通池提供一个背压;或者用手指堵废液管出液端,观察泵柱压上升后松开,同时看检测器显示屏上吸光度值的变化。如果池内有气泡,则手指堵废液管时吸光度值将剧烈变化。当手指堵住和松开废液管时,吸光度值基本不变时,证明排气泡成功。此过程需要重复多次直至基线稳定。
综上所述,解决液相色谱中的气泡问题需要从溶剂混合与脱气、泵及管路系统、进样系统以及色谱柱与流通池等多个方面入手。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维护措施,可以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和影响,提高液相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